公司新闻

案例教学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实践

时间:2019-01-08 02:31:21 浏览:244

1《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的意义

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建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机制,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内化程度,确保临床实践的相关内容能为学生所用,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后续提升学习效率提供保障,如在讲解破伤风梭菌的过程中,概念本身较枯燥,教师要适时引入教学案例,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临床症状,结合破伤风临床表现更加细化地了解病菌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基本的防治原则,使得教师和学生间建立更加有效的学习关系,学生能在理论联系实践中加深知识的印象。

2《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的策略

在应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建构相应的教学指导,鼓励学生借助相互讨论和独立研究的学习机制有效提高自身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结构建立时,教师要在提出案例后引导学生对基本知识点进行有效的信息搜集,从而借助小组讨论中能针对具体问题展开有意义的深度分析,完善学习机制和教学整合效果,结合小组讨论得出最终结论。

2.1优化设计工序

为从根本上提高《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要在实际教学机制建立过程中有效优化相关设计工序,确保教学流程完整性的同时构建完整的教学流程,学生按照标准化有序推进学习进度,从而满足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提升学习效果[1]。在设计工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案例教学设计作为重点,具体如下:(1)案例的真实性要符合实际教学。对于《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案例的目的是为教学目标提供服务,因此教学案例的典型性十分关键,要结合理论知识提升细节及客观情景的完整性,只有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提高实践水平的同时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在教学案例应用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案例无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对记忆程度均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可借助新闻或医院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内化相关知识。(2)案例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基本学情,教师在运用教学案例法开展《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度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素质,建构完善有效的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和教师间形成有效教学互动。教师开展相关课程前,要有效分析学生的观点和建议,确保案例问题能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减少其不适感,尤其针对复杂的临床表现,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知识建构有效的处理措施,利用不同的方法获取不同的结果,只有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提升教学多样性的同时,完善教学价值。

2.2深化引导机制

在传统教学结构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课堂教学实践还是教学流程的处理均较单一化,而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不仅会使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也会严重影响其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过程中建立健全更加系统化的引导机制,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确保学习效果能符合实际教学标准。尤其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整合乏味的课堂教学,教师需适当给予学生自主设计权,确保其能结合现有知识建构完善的学习框架体系。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课程中,真菌感染是独立的一课,教师可将其中“灰指甲的治疗”内容独立出来,转化为主题性课堂,引导学生形成兴趣小组,对现在社会中部分“江湖医生”的特效药方进行调研分析,结合课本知识及网络信息资源,并结合实际案例和调研分析设计基本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能在讨论中夯实相关知识,建构更加完整的学习框架体系[2]。以“灰指甲的治疗”为例,首先要对灰指甲进行取样分析,利用镜检操作对其发病原因展开判定,确定是真菌感染所致,然后结合案例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分析导致病症的基本原因,从而总结相关知识点;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兴趣小组,结合病症和相关知识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利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并配以克霉唑软膏治疗,且学生能总结出患者需养成的生活习惯;最后,结合案例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借助自主的资料检索及方案制定,有效内化相关知识,并且针对性地提取相关检验结果,最后在完整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满足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有效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培养其自主探究精神,维护创新意识的同时提高综合水平和学习能力。

2.3强化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讲授结构中,学生常处于较为被动学习的状态,其了解的学习内容均借助记忆和背诵,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较缺失。因此,为顺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要积极建构完善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及思考能力,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将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优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及医学素质。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教师要在提出恰当问题后有效分析相关结构,确保教师为主转化为学生为主,应用案例教学过程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4]。教师在课堂结构设计时,既要分析学生的基本知识内涵,也要对其学习习惯有所了解,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查找资料、独立分析思考并独立探索新知的能力,借助小组讨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完善学习效率,也能促进整体教学框架体系的发展水平。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截取其中的内容制定课堂主题和讨论会,在交流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结论的水平,确保学生能主动探索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5]。2.3.1构建双向交流在课堂教学结构建立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关键,学生要内化相关知识,在分析所学理论内容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内化水平,从而提升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沟通,充分了解其想法并给予正面的鼓励。教师在建构教学双向交流机制的过程中,也要结合不同学生完善不同的学习策略,补充相关学习内容的同时满足教学结构的实际需求。如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过程中,乙肝是较常规化的知识点,教师要建立相应的学习主题,首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学习资料,充分了解疾病的具体情况。在课程讲解前,教师要借助案例教学和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基础,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尤其是乙肝的传染路径等相关知识。在讨论中,教师以辅助者的身份给予学生有效的教学引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集思广益的同时激发其学习灵感,学生只有从根本上拓宽学习思路,才能更好地分析和思考,完善学习目标,进一步获取相关知识[6-7]。医学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在案例教学应用后,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学生和教师间的互动效率,在良好交流机制的辅助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8]。2.3.2完善教学评价在案例教学结构中,教师能借助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表现给予更加中肯且细化的评价。在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布置相应的学习报告,高度重视学生对课堂学习成果的总结,确保学生和教师间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关系。教师利用及时性的教学评价为学生树立自信心及端正学习态度提供了基本保障,引导其全面提升《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学习素质,创设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师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策略,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课堂流程,在建立良好教学评价机制的同时引导其进一步内化相关知识,树立学习自信心,从根本上端正学习态度,实现学习效率的优化目标,真正发挥临床医学专业的教育功能,为其输送更多应用型人才。

关注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诚信大道885号诚信大厦1003室
电话:025-52111363 52111362 传真:025-52111320 手机:18994069851
订购邮箱:njkmlbio@163.com 技术邮箱:njkmljs@163.com

全国咨询热线:

18994069851